马喜成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maxicheng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笔墨展夕阳 炫暮年灿烂
2011-02-12    浏览(511)    作者:郑兴伟    来源:马喜成 官方网站

 凝视马喜成先生那雄强厚重,朴茂沉稳,气势恢弘,疏散恣肆的书法,不知不觉将我带入尘封已久两千多年的那段历史岁月中。春秋战国时期,秦国开疆拓土,擂鼓齐鸣,震天动地,攻城掠池的情景渐进脑海。那威猛无比的铁骑,强弓弩秣,纵横驰骋,势如破竹,所向披靡。秦王嬴政挥斥方遒,一统天下,一个强大的大秦王朝屹立于世界东方,成为千古传颂的不朽传奇。

长河落日圆,大漠孤烟直。大秦帝国煌煌之势,也成为历史的短暂缩影,留入史册,随着滚滚黄河,汇入东海,一去不复返,消逝的无影无踪。

顿觉恍惚,揉揉眼睛,原来是南柯一梦,深深地对马喜成先生的书法艺术魅力叹为观止。他把石门颂的空灵、大气和好大王的古拙和汉简的朴茂,巧妙结合,形成苍劲有力,大气磅礴,古奥之意境,耐人寻味。今天,我们已不可能重见大秦王朝雄伟的气概了,但透过他的书法艺术,仿佛拉近了与秦王朝的距离。

马喜成先生所取得的这番艺术成就,可谓大器晚成,年逾七旬仍坚持不懈的努力,2008年终成为国家书法家协会会员,真是可喜可贺,可钦可敬。

马喜成先生1937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王助乡马新庄村,祖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,父亲和伯父从小跟随祖父学习四书五经,家庭传统文化思想积淀深厚。出身在这样的家庭里,自然从小就受到良好熏陶。父辈们不仅文才出众,而且书法也相当的棒,个个被称为“写字先生”。家里收藏不少名家字帖,自幼就喜欢写毛笔字。但父亲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对他进行指导,只是让孩子背读诗文,随便写写字就行了,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,天生就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在以后的日子里,不论人生怎么起伏跌宕,自始至终依旧追寻这项热爱的事业。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时,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,就是练字,而且最喜欢《柳公权玄秘塔字帖》。在校期间由于字体出众,经常让他写黑板报,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。

1957年考入高中,不仅给他带来喜悦,更带来激情,上高中就意味离大学的门槛更近了一步,考入大学是青年学子梦寐以求,向往的人生大事。正当他踌躇满志时,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,因受家庭影响,在当时的社会上属于家庭成分不好,不让上高中,彻底击碎了美好的人生理想。其实父亲早在他10岁时就已逝世了,按理说这跟上高中没有任何关系,但不得不面对现实,只能回家务农。

1958年马喜成先生从濮阳来到安钢当了一名工人,干过多种苦活累活工种,尽管当时的工作很劳苦,晚上回到宿舍,就一头扎到桌上,拿着拾来的废纸练字,直到深更半夜才上床睡觉。虽说那时还有没得到一位正规的书法老师指导,但勤能补拙,加上自己的悟性好,能够熟练的掌握仿宋体和黑体字的技巧。十年磨一砺。1965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,大街小巷,厂里厂外的墙壁都粘满了大字报。在那个大批判的浩劫岁月里,厂里能写好大字报的人不多,马喜成被厂里抽出来专门写大字报。这种体裁的写法要求的十分严肃,不能出现漏字、掉段、错字的现象,否则就被挨整挨批。他每次写的时候都小心翼翼,不敢有半点丝毫差错,越是心细,严要求水平才能得到提高。这次浩劫虽然给国民经济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,和对人才摧残造成了深重的灾难,但对写大字报的人来说,普遍得到了很好的锤炼。不少人正是通过写大字报日后成为书法家的,马喜成也不例外。当然,严格的说大字报还不属于完整意义上的书法,但确实很能提高写字水平。

粉碎“四人帮”,十年动荡结束后,欣欣向荣,百废待兴。全国人民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,大家对祖国的明天和未来期望着、憧憬着,美好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。书法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,当时安阳群艺馆也开办起书法培训班,这对爱好书法的人群来说无疑是一大喜事。马喜成也深深的认识到。字虽写的不错,但离专业书写的章法、布局还有一定的差距,也就是说并没有掌握好书法的要领,得从正规训练开始,找准突破口,日后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。

在艳阳高照,蓝天白云下,他感到春光灿烂,山色青翠,人生也像山林草坡一样浪漫和惬意。已是40开外的人,不能在让大好的时光流逝了。岁岁年年花相似,年年岁岁人不同。得抓紧宝贵的时间,继续学习深造。那时,现今中国书法家主席、著名书法家张海先生还在安阳群艺馆工作,并主持开办了书法、篆刻培训班,分别由名师杜惠楠、高向时、(刘顺、徐学萍已故)等人讲课。在这些老先生、老师的指导下,不仅对书法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,对找准适合自己的路子也明确了方向。学习期间主攻行草和怀素的字帖,工作虽然很忙,仍按时交作业,在名师们的批改和指导下,他的书法进步很快,作品经常被老师在课堂上表扬,从笔法、墨法结体、章法等方面体现出功力深厚,气韵生动的特点。他还经常到邯郸、西安等地参观学习,使自己得视野不断开扩。

改革开放,经济发展不断向前迈进,文艺也迎来繁荣时期。安阳群艺馆经常举办各种书画大赛,这期间涌现出不少专业的书法人士,有的人在今天已成为安阳市书法走向全国的中流砥柱。经常搞活动,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交流空间,查找不足,取长补短,共同进步,为安阳市日后成为国家书法名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。1984年河南省举办中原书法大赛中,马喜成先生的行草作品获得三等奖,这让他欣喜万分,功夫没白练。从那以后,又在安阳博物馆焦智勤老师的指导下,苦练隶书。焦老师曾经说:“你的章草没有隶书的基础,今后必须从隶书入手,前途才更为广阔。”一席话让他豁然开朗,他找来各种各样的隶书字帖,废寝忘食,月以继日、争分夺秒的练字,无庸讳言,艺术领域是多姿多彩,五花八门,在不少德高望重的书法家正确指导下,能巧妙地吸收某一碑帖的精华,并运用于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去,以前的那种野味彻底消失掉了,逐渐掌握了书法的真谛。

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,马喜成虽然用心练书法,但也意识到字只是手头的功夫,要想把字写得具有深厚文化内涵,光靠练是难成气候的,必须强化学习传统历史文化知识,将文化内涵运用到书法创作中,这样才能达到蕴味深,功力厚的大家风范。

在五旬之际,他开始有计划的学习《史记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古文观止》和唐宋诗词等书籍,了解历史增加知识,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。在学习中,春秋战国的知识,尤为喜爱,那段诸子百家并立,百家学派争鸣的局面,既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文化鼎盛时期的出现,更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极具包含性、互补性和兼收并蓄的特质,不同观点相互砥砺,相互影响,相互兼容发展而来的,也正是这样聚泥土为主山,集小溪为巨流的品质,才使得中华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。使他懂得了“自天子以至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”只有这样,才能推己及人,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大目标。这些学士思想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,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。更加坚定了古为今用,吸其精华,去其糟粕的学习方法,同时注重加强精神文化的品格和技艺精良修为,耕耘不是为收获,而是重在修养人格和人品。随着秦朝完成统一,实现了对全中国的统治,进而又采取许多措施巩固和发展统一,其中包括实行一系列的政策,有意识地统一思想、文化,以至于“车同轨,书同文,行同伦”。秦文化奠定了大统一国家形态和大统一国家观念的基础,也就是奠定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础。秦文化注重实效、功利,质朴而率直,不事虚浮,追求大和多,不停地拓展,主动性极强。为了实现某一目标,定会一往无前,不容任何困难和力量的阻挡。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天下,为了有利于统治,在文字上进行了改革,实行“书同文字”的政策,“罢其不与秦文合者”,秦文是沿袭西周的文化传统,在“金文”,“籀文”(大篆)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,故秦文又称“秦篆”,但结构复杂,笔画多弧形,速写不易,民间多用一种较篆而草的。能急就的字体,笔画由圆变为方折,把篆书多弧形变为多直形,这是隶书兴起的原因。书法上称秦隶为“古隶”,汉隶为“今隶”,秦代书法,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辉煌灿烂的一页,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,气魄宏大,堪称开创先河,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。

马喜成先生还对出土的各种简牍书法字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,简牍是古人记录的竹木材料,狭窄条称简,方宽形状称版牍,简帛文字的大量出土,给中国汉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古老而又新颖的活史料。他对简帛文字中,风格各异的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字体,爱不释手。这样有计划、有方式、有目的认真系统的学习,让他在浩瀚的书海里如获至宝,受益非浅。有两种字体对他来说不得不提,那就是石门颂和《好大王碑》,也练习有20多年了。石门颂崖书法古拙自然,富于变化,毫端逆锋,含蓄蕴籍;《好大王碑》遒古渊懿,浑穆纯厚,这类大气、厚重的书体甚为喜好。从中可以看出在他的书体里含有隶、草、行的风味,在寻古人运用笔墨的技法、神韵中,透过刀锋寻笔锋,十分得体。大小参差,古朴雅拙,良多趣味。可以这么说,他的书法骨力风神多异姿,似隶似草,有秦之霸气,方正纯厚,点画匀称,气静神凝,遒古朴茂,别具风格,在国内也极为少见。传统文化知识确实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,自己曾认真总结:传统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一份优秀珍贵遗产,主要看我们是否能够吸收消化,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是从传统这扇门进去,俯游一遍,饱餐一顿之后,再找一个前人找不着边门走出来,只有老祖宗的东西,又有经过自己加工转化面目,愿与君共勉。

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对马喜成先生来说尽管家庭生活还很清贫,老伴长年患病,生活不能自理,小儿子患心脏病也需要就医,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的身上,日子虽苦,从不怨天尤人。清风秀骨,只影徘徊,靠顽强毅力,硅步千里,奋力拼搏,直上云海巅,他的真、草、隶、篆、行皆获精深造诣,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,多次参加国家、省、市书法大赛,入展获奖。1994年入展第一届正书展;2001年获全国首届书法大赛一等奖;2003年入展中日书画艺术大展;2004年获皇威杯中国书画优秀奖;2005年获第七届郑板桥全国书画展优秀奖;2006、2009年两获赛克勒杯国际文化中国书法一等奖;2007年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首届老年展。其作品被日本、新加坡、台湾等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和碑林刊石。现为国家书协会员、河南省书协会员、延安鲁艺书画院艺术指导。

从马喜成先生的身上,让我们看到秋水寒天,翩然一鹤,艺无止境,勇攀高峰的胆识和不怕吃苦的精神。这种精神就像秦人之精神,地处荒野,国力虽穷,敢于变法图强,吸六国有识之士,任人为贤,不断发展壮大,最终消灭六国。秦人的霸气,好似猛虎,勇往直前,不达目的,誓不罢休。大秦百万兵甲,骑万匹,以秋风扫落叶之势,削平群雄,一统中华。壮丽图景,正如唐朝大诗人李白所赞颂的那样:“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!”

天地英雄气,千秋尚凛然。寒凉时节,枝柯飞霜,翠色愈浓,苍石古道,山风萧萧,似乎可见古人葛巾霜染,正意趣悠远地行进在蜿蜒山路上。

马喜成先生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,钟情书法,晚年仍笔耕不辍,勤于斯,学与斯,用笔墨展夕阳红,炫暮年灿烂。

 

  

标签:书法家马喜成,笔墨展夕阳,炫暮年灿烂
分享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